2008年11月30日 星期日

勇敢做大夢 不怕做傻瓜

西晉時,有個文人名叫左思。他的長相並不討好、口才也笨拙。當時,他決心要做一篇述敘三國時代都城的文章,消息一傳開,一位非常有名的作家陸機,便十分不以為然,把它拿來當作笑談。
左思並不以為意,他花了十年的功夫搜集數據,並加以構思,終於完成了《三都賦》,但卻沒有得到他人的重視。幸虧,當時一位著名的學者皇甫謐看了《三都賦》之後非常欣賞,並為他寫了一篇序;另外,連另一位學者張華,都對左思的「三都賦」極力讚賞,認為左思的《三都賦》不輸給班固、張衡等大文人的作品。由於這些學者的大力推薦,左思的這篇作品很快的便在當時的京城洛陽流傳開來,人們爭相傳抄,造成洛陽的紙居然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了。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為「洛陽紙貴」,用來形容著作受歡迎,風行一時,流傳甚廣。

「海角七號」上映第19天,全台票房破4000萬元,是國片好久不見的佳績。導演魏德聖默默耕耘了十年,身上背著千萬元負債、經歷數百次的拒絕,都未能阻止他追夢。這是有史以來,台灣個人出資電影之中,最好的成績。
台灣電影沉寂夠久了,「海角七號」是台灣近十年來,首部沒有大卡司、沒有上百萬元電視廣告宣傳,票房就能輕鬆破千萬元的獨立製作電影。這是個奇蹟嗎?
耗資5千萬的海角七號,其中有3千萬資金缺口是魏德聖導演抵押了房子貸款來的,不計成本不管回收,這部電影其實只要兩千萬就可以殺青的電影,導演願意投下更大心血的用意在於他要做出的電影,就是要讓感動流入觀眾的心坎裡,「哪怕是五分鐘畫面的故事,都要感動成為觀眾永遠的記憶。」他說,這就是「經典」。他說的經典就是真誠的感動人心。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