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30日 星期一

王健壯:盆景與野樹野草

【聯合報╱王健壯】 2009.11.29 03:33 am

很多人喜歡看洪蘭教授的文章,也敬佩她多年上山下鄉推廣閱讀的奉獻,但她最近對大學生的批評,卻也讓許多人心有所憂。

理想的大學生應該是什麼樣子?或者說,應該有什麼正面或負面表列的標準?

根據洪蘭的抽樣觀察,現在的大學生是這個樣子:上課時吃泡麵、啃雞腿、睡大覺、打手機;而且不讀書,心中沒典範,不知道人生要幹嘛,覺得活著沒意思,而且沒國際觀,沒人文素養,也缺乏歷史與地理常識,所以不知道史懷哲是哪國人,不知道亞美尼亞在哪裡,也不知道人類歷史三次滅種大屠殺為何物。

對於這樣的學生,她的評語是:不敬業,未盡學生本分,浪費自己的生命,也浪費國家的資源,形同尸位素餐。

但大學生普遍都是這個樣子嗎?未必;而且即使多數人都是如此,這樣的大學生就應該被歸類為理想大學生的負面表列?將來就不可能成為另一個洪蘭?顯然也未必。

洪蘭對大學生當然是愛深責切,心有所憂不得不言,但她對大學生的角色要求,卻似乎帶有太強烈的「法律與秩序」(law and order)色彩,因此才會在「敬業」與「本分」上相責相求。照她的標準,曾被四度退學的黃春明,重考大學三次的孫大偉,被五所學校退學的「偷天鋼索人」佩提(Philippe Petit),甚至從哈佛退學的比爾蓋茲,可能都要被她歸類為不敬業、未盡本分的那類學生。

而且,如果醫學系學生不知道史懷哲是哪國人,就是不讀書沒知識,難道歷史系學生都知道劉知幾是哪一朝人?中文系學生能分辨李義山與李商隱是不是同一個人?外文系學生能答得出黑人作家得過幾次諾貝爾文學獎?或者政治系學生知道托克維爾是哪國人?成名作是哪本書?

洪蘭是一個成長背景很特殊的人,她家中六姊妹都畢業於北一女與台大,家庭教育的他律甚嚴,年輕時幾乎未曾有出去玩樂的經驗,放假日也常與母親學勾針度日。而且,她不但律己甚嚴,律子、律徒也一樣嚴格。她的兒子從小被施以軍事教育,她也規定她的學生不准喝可樂,吃完東西必須刷牙。

台灣社會像她這樣他律、自律、律人「三律」俱嚴的人,可謂萬中無一;再加上她的自律不僅限於生活,而是及於知識,不但學有專長,涉獵之廣也常令人嘆為觀止。有這樣條件的人,要她在律人時不要求別人「造我的形象」,很難;要她在看到學生上課啃雞腿卻默爾不言,更難。

但跟洪蘭同輩,成長過程並非遵循「洪蘭模式」,如今卻與洪蘭有同樣影響力的那些人,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大學時做過比啃雞腿更不敬業、不盡本分的事,他們今天雖有成就,但當年有幾人沒犯過洪蘭筆下的那些錯誤?

洪蘭期望的也許是像盆景一樣的大學生,但大學中卻盡是像野草野樹那樣的學生,對這些枝葉亂開的年輕人,年長的人究竟該如何看待?「不要常對他們說『你讓我失望』」,「千萬不要使他們像你一樣」,這兩句引自洪蘭最近一篇文章,其實不正是對下一代仍有所期待的人,應該奉行的座右銘?

梁文音 - 三個願望

作詞:姚若龍 / 作曲:陳小霞 / 編曲:黃韻仁

你開始會計劃未來了
滿臉認真拉我看新領的存摺
像火山的脾氣少很多
很忙也會記得抽空聯絡

你做的事 我都看見了
所以抱你的時候眼裡紅紅的
就算你有時候 會犯錯
怎麼捨得再不開心什麼

你答應送我三個願望
第一個希望你能健康開朗
第二個希望我能更懂體諒
第三個希望我們永遠有話講

其實我不用三個願望
每一天都有感動值得收藏
每一夜天使陪我祈禱仰望
每滴淚都被你的魔法 變陽光

因為很愛 所以會想通
不再去堅持己見讓彼此難過
當感情很穩定 很濃厚
退讓 也會有種甜蜜感受

感謝我們的愛情沒有翅膀
一步步走在往幸福的路上
才有足夠的時間好好欣賞
兩顆心春夏秋冬細緻的風光

2009年11月29日 星期日

書讀太少?

◎ 林惠雅
日前拜讀洪蘭教授發表「終身閱讀」演講的部分內容(自由時報,2009.11.25),批評有志學醫的學生「書讀太少」,因而心中沒有典範,並期許負責師資培育的主管,要教孩子思考。個人認為洪教授用意良好,但針對此報導的部分內容,也引發身為老師的我有一些反思:
或許學生真是書讀太少,但也有可能學生讀的是別的書,和我們當老師的所期待的有所不同。倘若學生問我們是否看過他們所讀的書,而我們沒有讀過,他們是否也可以說我們書讀太少?誰來決定讀什麼書有益?
或許學生真是書讀太少,但是除了學生的問題之外,我們是否也應該考量在考試領導教學的教育大環境之下,除非天資聰穎的學生或許可以兼顧課業與閱讀,其餘學生是否尚有餘力和時間來閱讀非課業要求的讀物?而有心的老師是否也能夠真正做到教導孩子思考?倘若二者無法兼顧,而有學生真是孜孜不倦地閱讀非課業要求的讀物,卻導致學業表現不佳,那我們又如何看待這些學生?
學生心中沒有典範,或許真是因為他們書讀太少,不過,身為老師的我們是否也應當捫心自問,我們是否曾經努力成為學生心中的典範?
(作者為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