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29日 星期六

塑膠食器7月要標示!用肥皂洗手塑化劑殘留差很多


作者 : 康健網站編輯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食藥署表示,從7月起,只要是「與食品接觸面為塑膠材質」的食品容器具,像是保溫杯蓋、鹹酥雞紙袋等,都要標示清楚材質、耐熱溫度、適用於接觸食品、重複性或一次使用等資訊。若塑膠食品容器具使用不當,就有可能會釋出塑化劑,中央研究院副院長陳建仁指出,塑化劑除了會提高乳癌風險,還會偷偷讓你胖!

塑化劑已證實是乳癌的危險因子

陳建仁長期研究環境荷爾蒙,他指出,塑化劑(例如DEHP和DEP)幾乎無所不在,像是壁紙、桌布、玩具、嬰兒褲等生活用品常有DEHP,洗滌劑、殺蟲劑、黏合劑、芳香劑等則含有DEP,特別是化妝品、指甲油、嬰兒奶嘴等都藏有塑化劑。

2011年掀起一陣大暴風的塑化劑就是環境荷爾蒙之一,目前已證實是乳癌的危險因子,會提高風險到近1.7倍。已知的環境荷爾蒙約70種,其中40多種是農藥,其他包括有機氯化物(如DDT、戴奧辛等)、重金屬、清潔劑原料、塑膠原料等。它們會擾亂人體正常的內分泌而致病,因此又稱為「內分泌干擾素」。

環境荷爾蒙大抵也可看作是從外進入體內的荷爾蒙,和癌症關係密切,對女性族群來說, 子宮內膜異位症 、乳癌、子宮內膜癌、 卵巢癌 都和環境荷爾蒙有關,在男性則會造成睪丸癌、前列腺癌等癌症,同時不分男女,都會削弱生育力、提高糖尿病和肥胖風險。

他更進一步說明,以乳癌為例,研究顯示停經後女性若接受荷爾蒙替代療法(即施打雌激素、黃體素等荷爾蒙),乳癌風險會提高到1.3~2倍。

做這些,你可以遠離塑化劑威脅

用肥皂洗手

高醫大環境醫學研究中心研究員林碧憶公布了一份研究,以28位民眾為對象,讓他們摸高濃度的塑化劑DEHP,再用清水仔細搓揉雙手30秒,但手上仍有殘留91.26%的塑化劑。之後同樣的人再次觸摸同樣濃度的塑化劑,但這次用肥皂洗手30秒,手上的塑化劑殘留只剩下5.36%,效果相差甚遠。

陳建仁也提出5個「撇步」,可以減低塑化劑的威脅:

1.慎選嬰兒奶嘴和玩具。

2.讓小孩洗手後再上桌吃飯。

3.多喝白開水。

4.多吃新鮮的天然食品,少吃加工食品。

5.經常運動

尤其是「多喝水」這一項,陳建仁說,舉DEHP為例,DEHP的生物半衰期短,其代謝物在24~48小時內就會由腎臟排出,因此水喝得夠,就能快速排毒。

「運動飲料等這些飲料不算,要喝白開水,」他強調。運動飲料等飲品可能摻有添加物、某些塑膠包裝也可能滲出化學物質,開水才是最佳選擇。

塑膠編碼回收標示 2號、5號才安全

水壺、飯盒是塑膠做的?你應該轉過瓶底或盒底,查看塑膠編碼的回收標示,選用2號、5號才安全。

1號是保特瓶,是被製造來單次使用,應該用完就回收。應該丟掉塑膠編碼3號、6號和7號的水壺,並非如網路流傳號碼愈大愈安全。

塑膠3號是聚氯乙稀(PVC),環保署已逐步禁用,因為PVC通常使用環境荷爾蒙DEHP。燃燒時也會釋出世紀之毒戴奧辛。

塑膠6號是聚苯乙烯(PS),也就是保麗龍,遇熱會釋出苯乙烯單體、苯乙烯雙體及苯乙烯三體。濃度過高時會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而引起心律不整,並損害肝臟及腎臟。

塑膠7號通常材質是聚碳酸脂(PC),是最常見的水壺材質,股東會、百貨公司常用來當做贈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