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31日 星期五

多看綠色能護眼?科學研究恐顛覆你的認知


2018-08-29 08:21元氣網 果殼網

在綠色被稱為「原諒色」之前,它一直被認為能夠保護眼睛。我們聽過很多護眼小竅門,例如眺望遠處的綠色植物、使用綠色紙的作業本、把電腦桌面設置為豆沙綠……

綠色真的能護眼?這些說法是真的嗎?綠色能護眼嗎?

綠色:與眾不同?

在討論這些問題前,我們先給“綠色”下一個定義。綠色是自然中常見的顏色,是三原色之一,綠色的光波長在520–570nm之間。在RGB顏色模型中,純綠色的RGB值是(0,255,0),任何RGB值中第二個值最大的色彩都屬於綠色系。如曾經盛傳的“把電腦桌面設置成豆沙綠”的說法裡,這個顏色的RGB值為(199,237,204),近似於青瓷綠(Celadon green)。

把電腦桌面設成豆沙綠,可以保護視力?

讓我們查查網上有關綠色書寫紙的文章,幾乎都只是語焉不詳的說明:綠色紙張能有效緩解視疲勞。確實,綠色光處於可見光譜的中心位置,處於人眼最敏感的色彩頻率範圍內。另外色彩心理學認為,綠色能夠讓人感到舒適與平靜。但是這些都不足以用來說明綠色能保護視力,也沒有相關的研究支持這一點。

從反差識別的角度來考慮,綠色紙張對視力也沒有特別的積極影響。有文獻顯示,在顏色飽和度低的情況下,綠色紙張與白色紙張對近視力(指近距離人眼分辨力)的影響並沒有本質的區別。但是,如果紙張顏色飽和度過高,反而會導致文字與背景反差降低,影響對文字的對比度,使文字的辨識度降低,反而會讓雙眼更容易疲勞。檢索發現,沒有可靠的文獻或者是實驗支持長時間使用綠色紙張製作的書本能夠保護視力。

所以說,綠色保護視力的能力並不可靠。

護眼小竅門:有沒有用?

看看遠處的綠色植物的確可以放鬆緊張的雙眼,有效地預防近視。不過,與其說是植物綠色讓雙眼放鬆,倒不如歸功於「遠處」。植物與人眼的距離遠遠大於書本與人眼的距離,向遠處對焦這一動作使睫狀肌處於鬆弛的狀態,緊張的它得到了休息。

至於綠色作業本,與其相信它們能夠很好地保護視力,還不如多看看窗外。

而將電腦設置成豆沙綠,唯一可能做到的只是讓屏幕亮度變得不那麼刺眼。而對於因為眨眼次數少使淚液蒸發過快從而造成的乾眼,以及坐姿、與屏幕距離等問題造成的視疲勞、上身疼痛,“豆沙綠”是沒有任何效果的。

現在,工作學習娛樂常常都離不開電腦,長時間使用電腦確實可能造成視覺問題。美國視光學協會(AOA)將其定義為計算機視覺徵候群(Computer Vision Syndrome, CVS),也稱為VDT綜合徵。其主要症狀是視疲勞、視力模糊、乾眼、頭部、頸部與肩周疼痛。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屏幕過亮或過暗,雙眼與屏幕距離不合適,坐姿不恰當,使用電腦時眨眼次數減少,以及電腦使用者本身所有的視力問題。

那有什麼保護雙眼的方法呢?這裡給出幾個小訣竅:

1. 設置屏幕亮度,使它不刺眼也不太暗。

2. 調整你的坐姿,保證上身挺直,頸部得到很好的支撐。

3. 調整電腦屏幕、桌椅,如下圖所示。

4. 使用電腦一段時間後,起身看看遠處,放鬆雙眼。

5. 長時間使用電腦時,要注意休息和眨眼,並適當為工作環境加濕,以便緩解眼乾。

調整電腦屏幕、桌椅,讓眼睛處於最舒適的狀態。圖取自果殼網

2018年8月28日 星期二

越吃越沒營養?農作物養分消失 罪魁禍首就是它


2018-08-28 09:26聯合報 記者徐榆涵╱即時報導

研究顯示,大氣裡過多的二氧化碳會降低小麥、稻米等農作物的營養價值,並損害上億人的身體健康,居住在世界最貧困地區的人所受影響也最大。

先前研究已證實,在二氧化碳不斷增加的情況,許多農作物的營養價值不斷遞減,預計於2050年前,農作物中的蛋白質、鐵和鋅的含量會減少約3%到17%。

專家表示,此種變化意味著至本世紀中葉前,約有1.75億人將缺鋅、1.22 億人將缺蛋白質。此外,約有14億名準媽媽和5歲以下孩童將面臨缺鐵的高風險。

其中,缺鋅與傷口癒合、感染和腹瀉的問題有關;蛋白質缺乏與發育遲緩有關;缺鐵則與妊娠和分娩併發症有關。

哈佛公衛學院「自然氣候變化」期刊作者之一馬修.史密斯博士(Matthew Smith)表示,「這是一種證明,在大家都尚未充分了解之前,如此高的二氧化碳是如何著影響全球健康」,他呼籲全球應意識到降低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在「自然氣候變化」這本期刊中,史密斯與團隊還探討了農作物的營養成分在世界各地區的差異及各國飲食習慣在年齡和性別上的不同。

研究人員發現,由於飲食習慣和收入有關,世界上住在貧困地區的人將面臨最嚴重的營養價值缺乏問題。假設二氧化碳濃度以目前速度持續上升,研究涵蓋的151個國家中,北非、南亞、東南亞和中東國家可能是受影響最嚴重的地區。印度估計到2050年前,將有5000萬人缺鋅,還有3800人缺乏蛋白質。

相較之下,美國、法國、澳洲和南美洲地區在內的國家預計所受影響不大。

加州大學聖克魯茲分校環境研究助理教授凱珠表示,該研究提供了一個明確信息,即氣候變遷對人類健康產生重大影響。「若不採取任何行動,隨著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將會有額外的數百萬至數億人患有營養缺陷的問題,而最貧困脆弱的地區將會是首當其衝」。

2018年8月21日 星期二

泡麵、洋芋片、零嘴裡都有的5’–次黃嘌呤核苷磷酸二鈉、5 ’–鳥嘌呤核苷磷酸二鈉 它們到底是誰?


2017/09/08

你應該要知道的食事:5’–次黃嘌呤核苷磷酸二鈉、5 ’–鳥嘌呤核苷磷酸二鈉若與味素搭配使用時,會有加乘效應(Synergistic effect),提升鮮味的效果明顯增強。

撰文=黃毓棻

自從政府規定食品添加物名稱須完整標示後,包裝上開始出現各種陌生的添加物名,常讓人們一頭霧水。其中有兩種常見的添加物「5’–次黃嘌呤核苷磷酸二鈉(Sodium 5’–Inosinate,通常稱IMP)」與「5 ’–鳥嘌呤核苷磷酸二鈉 (Sodium 5’–Guanylate ,通常稱GMP)」,名字讓人看不出所以然,但其實他們並不神秘,因為你常買的高湯、泡麵、洋芋片、微波食品與各種零食中,他們都有!

IMP與GMP是鳥苷酸(Guanosine monophosphate)與次黃嘌呤核苷酸(Inosine monophosphate)的鈉鹽,這兩個核苷酸在人體代謝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此IMP與GMP對於人體來說,完全不如我們以為的那麼陌生。


IMP與GMP在食品添加物法規中分類為調味劑,主要的功能是增添食品的鮮味,常被放在高湯、泡麵、洋芋片、微波食品、各種零食中。IMP天然存在於肉、魚類、魚乾之中,能呈現出肉的鮮味,鮮度約為味精的40倍;GMP則天然存在於香菇中,能呈現出香菇的鮮味,鮮度約為味精的160倍。使用IMP和GMP作為調味,只需要很少的量,就能讓食品鮮美可口。

IMP與GMP除了本身帶有的鮮味,若與味素搭配使用時,則會有加乘效應(Synergistic effect),讓鮮味達到1+1>2的效果。若把原先使用味精用量的8%,改以各4%的IMP、GMP作取代,鮮味濃度可提升至7.1倍,換算下來,如果產品原本使用10kg的味精,調整配方後,只需1.3公斤的味精與各0.057kg的IMP與GMP,就能達到原本增添鮮味的效果,足足減少了86%的添加物用量。IMP與GMP能有效降低添加物的使用量,保持著相同的調味表現,同時也節省了生產成本,這就是為什麼它們成為食品包裝上常見的添加物的原因。市售的高鮮味精即是利用這個原理,讓烹飪者以更少的添加量製作出更美味的菜餚。

IMP與GMP在食品工業中的主要製造方法與味精相似,都是利用微生物將糖發酵之後純化結晶製成,素食者也可以食用。因為IMP與GMP提升鮮味的效果十分明顯,實際上食品在製造時,只會適量的使用,過量使用可能反而會讓食品的風味變差。而一般人在日常生活中所食用的量,亦不至於產生健康的疑慮。以後在食品包裝上再看見「5’–次黃嘌呤核苷磷酸二鈉」與「5 ’鳥–嘌呤核苷磷酸二鈉」時,就不用再驚慌囉!

2018年8月20日 星期一

電池祕辛!「碳鋅vs鹼性」電力承受度 電蚊拍最好用這款


2018/08/19 21:23:00

三立新聞網

記者陳宥蓉、謝鈞仲/台北報導

購買電蚊拍的時候,店員建議要選購「碳鋅電池」,到底怎麼回事?專家解釋,因為電蚊拍屬於低功率的電器,才會適合用碳鋅電池,加上鹼性電池如果放太久,可能會有漏液現象,間接釀成電器損壞,才會建議使用碳鋅電池。

 五金行店員:「您好,幫你結帳,這電蚊拍需要用碳鋅電池喔。」購買電蚊拍,店員貼心提醒,就是因為用的電池有眉角要注意。

裝入電池,但其實這兩顆是碳鋅電池,市面上大部分的電蚊拍,較適用於這類電池,但電池其實也有分別。

民眾:「應該不是很清楚,最主要還是鹼性大家都在用」、「鹼性電池好像用的比較久吧,是不是?這我不是很清楚。」

包裝上寫明是鹼性電池還是碳鋅電池,而鹼性電流量較大,使用時數相較久,碳鋅電池則是因為電流量較小,價格相較便宜。

五金行組長林侑緯:「一般的東西的話,像時鐘、鬧鐘、電蚊拍、玩具之類的東西,因為電路承它受不了那麼強的電力,所以它使用者在用鹼性電池的話,它可能會造成電路損毀,事後可能就沒辦法使用。」

五金行業者解釋,碳鋅電池適用於一些時鐘、鬧鐘、冷氣遙控器等,這類的低功率電器,而像滑鼠、隨身聽等,耗電量大,使用頻繁的電器,則適用於鹼性電池。

 五金行組長林侑緯:「我們是建議放碳鋅電池,那它可以用鹼性電池也是OK,但是基本上你可能會放一個,像我們夏天用完就放著放到冬天,再放到夏天,所以它可能液體會有滲出,然後造成電路板損毀。」

專家分析電器壞損還有一個可能,因為鹼性電池放太久造成漏液現象,電池盡量不要放在高溫環境,不用時別拆封,以免碰觸到空氣造成耗損。

2018年8月17日 星期五

外食選擇


重安全不重美味

不使用美耐皿餐具

環境整潔

有廁所 / 洗手台

先查閱網路評論
盡量選擇有成分標示
有開發票

不選人多要排隊的店,手忙腳亂容易忽略衛生

2018年8月15日 星期三

用Line打電話為什麼不好?耳鼻喉科醫師告訴你


2018-08-07 10:48柿子文化 作者/羅仕寬(耳鼻喉科醫師)

除了重金屬、塑膠、食品加工和保存不良而接觸到的毒,電磁波也是現代生活主要的毒來源之一,不可以輕忽。

我們無法用五感察覺到電磁波,但其能量和活性氧相同,會從生物分子奪走電子,造成氧化壓力,接觸量一高,就容易讓我們生病。最常見的高電磁波電器就是微波爐、手機、電磁爐、電暖爐和電毯。我拿電磁波測試儀到處檢查過後,發現到只要接近這些電器產品0.5至1公尺(一個手臂遠)的距離,電磁波就會瞬間飆高,愈接近愈高,尤其手機的Line免費電話,拿在耳邊使用最為恐怖,比正常打電話高非常多,我的個人經驗是,手機一直拿在手上會心悸、失眠、發麻。

此外,大家有沒有發現,冬天到火鍋店吃火鍋,整家店裡全是電磁爐,用餐完後頭老是昏昏脹脹的。我有一位病人甚至因為怕冷,整個冬季都蓋電毯,卻反覆發生心悸、頭昏,心跳一分鐘經常超過110下,自律神經檢測明顯偏向交感神經,四處求醫,連我都無法解決,直到有一次問診的時候,突然間聊到電磁波,她才驚覺地問是不是因為蓋電毯而出了問題。事情就是這麼神奇,當她不再使用電毯,並且同時配合營養治療之後,症狀就迅速消失了。這也是為什麼住在高壓電塔旁、基地臺附近,容易昏昏沉沉、失眠、耳鳴、頭痛,甚至罹患癌症了。

現代人實在不可能完全避免電磁波,只能盡量減少電磁波的干擾,用電器品時距離1公尺以上較安全,使用手機通話時盡量開擴音或者戴上耳機,並且盡可能不要貼身攜帶使用。此外,請養成假日到沒有電磁波的原野大自然環境放鬆身心,讓自己不再被電磁波環抱。

2018年8月14日 星期二

走路上班的PM2.5是搭捷運8倍!環境醫學專家教你:減少空汙危害的2個小技巧


2018-08-14 09:12良醫健康網 良醫健康網

圖片提供/良醫健康網

走路、搭車、騎車、開車的呼吸戰略

步行與騎單車

北醫公衛系的莊凱任老師曾經比較在臺北市走路、搭公車、搭捷運、開車,這四種通勤方式的人所接觸空污的量,結果發現走路最不好,暴露到PM2.5量最高,是搭捷運的8倍,搭公車或開車則居中。如果有人跟我一樣喜歡走路,最好也要試著找出空氣品質比較好的路線,不要傻傻走在車潮洶湧的大馬路邊。

小孩子的身高和汽機車排氣孔的高度接近,所以同樣經過一條馬路,孩子會比成年人吸進更多廢氣,離車道越近也會吸到越多。所以我也要提醒大家,在人行道或騎樓行走,盡量沿著遠離馬路的內側走,等紅綠燈的時候也一樣,不要急著站上人行道的邊緣。

這些事情看似很小,卻能影響你呼吸的空氣品質,當身邊有兒童同行的時候,更是要銘記在心。其實我不建議騎Ubike 通勤,這跟走路的道理一樣。腳踏車是整條馬路上速度最慢的,而且自行車道通常在慢車道旁邊,所以腳踏車騎士也是廢氣吸最多的。而且因為騎腳踏車是一種運動,心跳呼吸更急促,甚至會比走路吸入更多廢氣。

指導我博士論文的英國教授每天騎腳踏車上下班,當時我也嚮往回臺灣任教後要這樣做,只是我後來發現臺北市街道空氣污染實在嚴重,只好放棄單車通勤夢,改成走路。難道因為空污,我就不散步嗎?

這樣人生還有樂趣嗎?沒有一種方法是完美的,沒有一個地方是完全沒有污染的,只要我盡量避免,這樣就夠了。

騎機車與開車

很多人上下班外加接送小孩,在時間、經濟、便利等種種考量之下,就天天騎機車,不然就開車。汽機車廢氣是都市空氣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要減少空污的一大重點,就是要請大家少開車、少騎車,更何況,汽機車駕駛既是污染製造者,也是受害者。

汽車駕駛坐在車內,馬路上的廢氣還是會持續進到車內的空調循環,只是氣味比較不明顯。至於完全暴露於戶外的機車騎士,則是首當其衝、無處可逃。

臺大公衛學院詹長權教授的研究證實,騎機車、搭公車、坐捷運,這3種人比較起來,如果沒戴口罩,廢氣吸收最多的是機車騎士。

很多機車沒有定期保養,汽油燃燒得不完整,就容易變成烏賊車的一員,排放出的廢氣也包括好幾種致癌物。站在健康的考量,我覺得為了省時間而騎機車,很不值得。

我們公衛學院的陳志傑教授曾經測量機車廢氣的濃度,發現濃度驚人地高:如果是最新的四行程的電噴引擎,排放PM2.5濃度是幾十到幾百個μg/m3;如果是比較老舊的化油器,就提高到幾百至幾千個μg/m3,如果是二行程更是高達幾千到幾萬個μg/m3。

對照臺灣環保署目前訂定的PM2.5標準,理想是低於15μg/m3;WHO 更嚴格,是10μg/m3。不論用臺灣標準或WHO 標準看,機車的廢氣濃度都是極高的。

2018年8月6日 星期一

冷氣按這鍵,健康、降溫又省電


作者 : 楊心怡 圖片來源 : shutterstock

天氣一下濕、一下悶,冷氣好像怎麼開都不冷,但又怕溫度一直調低很耗電。只要一鍵,問題就解決!

那個關鍵就是「除濕模式」。當你將冷氣設定在除濕模式後,不僅身體會感覺涼爽,還能相對省電。

前建國中學物理老師鄭永銘老師在「跟著鄭大師玩科學」部落格中解釋,涼爽體感重點不在「室溫」,而是跟「濕度」有關。居家生活最舒適的相對濕度是45~55%,當人處於濕度小的環境時,較有利於體表散熱,就會感覺到涼意。

人體散熱有絕大部分的比例是藉由體表水分的蒸發吸熱機制來帶走熱量,乾燥的空氣能很快將水分吸收,就有利於體表水分的蒸發散熱而感到涼爽;反之,夏天濕度高的時候,空氣中早已充滿水分,無力再吸收,我們體內的水分無法被蒸散,就會讓人感到特別悶熱。

Q.直接開冷氣,不是也能達到除濕的效果?

的確,開冷氣就會有冷凝除濕的效果,但這樣會比較耗電。

在「冷氣」模式下,冷氣的壓縮機和吹風機會持續運作,直到室內溫度達到低溫後才會自動停機,較為耗電;而開啟「除濕」模式時,壓縮機是自動間斷運作,將室內濕度保持在60%,因此,開啟除濕模式相對省電。

而且,「在除濕模式下,空氣相對濕度比純使用冷氣時的濕度低,因此體感溫度會比實際室溫低,冷氣就也不需要調到那麼低的溫度,當然相對也省電,」鄭永銘補充。這種差異性在越潮濕的季節(譬如梅雨季)會越明顯。

Q.直接開除濕機,除濕效果比較強,會比較涼爽嗎?

除濕機的除濕功能遠比冷氣的除濕功能強且快速,但用除濕機除濕,室內溫度反而稍高。

鄭永銘提到,當除濕機運作時,機器所產生的廢熱是排在室內,而冷氣機在除濕模式下,機器所產生的廢熱卻是排到室外,相較之下,室內溫度會稍低。

Q.以前都說開除濕機,人不能處在同一空間,會較不舒服,那冷氣的除濕模式會不會也有這問題?

如果有設定相對濕度,就沒有這問題。

鄭永銘提醒,除濕機如果開到烘衣模式,或沒有設定好相對濕度,濕度可低到30%,會造成令人呼吸不適的極乾燥狀況。因此,不管是除濕機,或冷氣的除濕模式,只要設定在45~55%,人在屋內並無不可。

》想省電,還有其他小撇步:

1.短暫外出不需關冷氣

日本節約達人丸山晴美指出,冷氣在開始運作時,需要500~1000瓦的耗功率,而等室溫與冷氣設定溫度一致時,又需耗費100瓦左右。因此若只是短暫外出10分鐘,最好繼續保持冷氣運作,會比較省電。若想要更省電的話,建議外出時可以把設定溫度上調1度。

2.冷氣+電風扇較省電

鄭永銘說,最佳溫度是將冷氣定在26~28度,再配合電風扇使用。這樣做除了能加速室內冷空氣循環,使冷氣分佈均勻外,也可避免冷風一送出來馬上又吸回去,造成室內機的進氣溫度較低,不利於蒸發器的熱交換效率,就會比較費電。

3.「自動模式」比「微風模式」省電

丸山晴美提到,很多人會選「微風」模式,反而更耗電。這是因為冷氣在啟動後到室內涼爽時的這個過程是最耗電的,如果風速設定為「微風」,在距離室內涼爽之前,需要耗費大量時間、電力。反而是在自動模式下,冷氣會選擇最適當的風量,並一邊控制耗電量,保持適當的溫度。

2018年8月1日 星期三

啊!車禍了!移車不移車 牢記5字訣


無人傷亡且車輛尚能行駛,或有人受傷且當事人均同意移置車輛時,應先標繪車輛位置及現場痕跡證據後,將車輛移置到不妨礙交通處所,並通知警察機關。若妨礙交通則可能吃上1200元的妨礙交通罰單。

無人死傷的車禍,可依照「放、撥、劃、移、等」五字訣處理,依序為放置警告標誌、撥電話報案、將事故雙方車輛位置,以粉筆等工具劃線定位、定位後移車靜候員警到場,避免影響其他用路人權益。



放置警告標誌需距離車禍現場30公尺,若是高速公路則為100公尺,當事人也可利用手機、相機先拍下事故現場車輛的相對位置、撞擊痕跡、散落物位置、以及跟道路標誌標線的位置等,另外用粉筆、口紅、石頭等工具,將車輛劃設L型定位,若是汽車則是四輪的位置,若是機車則是把手與前後輪的位置。

單純的車損車禍,若見對方沒受傷就離開現場,極可能被控肇事逃逸,由於肇逃為公訴罪,無法和解撤告。

車禍若有人受傷,一定要在當事人都同意下,才能移車。若有一方先行移置車輛,依法可以開罰3000元至9000元。

保存行車記錄器畫面,以手機拍照、尋找目擊者,觀察附近商家有無監視鏡頭拍到車禍經過,盡可能蒐集到對自己有利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