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爬山遇到快點閃 這種土蜂3隻能叮死一頭牛

2017-04-29 11:00聯合報 記者江良誠鄭朝陽/連線報導

高姓農民疑似遭虎頭蜂螫咬,送醫急救仍不治。 圖/南投縣消防局提供
高姓農民疑似遭虎頭蜂螫咬,送醫急救仍不治。 圖/南投縣消防局提供

雲林縣古坑鄉55歲高姓農民昨天清晨到南投縣鹿谷鄉山區採筍,數小時後被發現臉色發黑倒臥山區,緊急送醫仍不治。南投縣消防局懷疑高是遇到俗稱「土蜂」的中華大虎頭蜂攻擊,這種毒性猛烈、號稱「三隻可叮死一頭牛」的虎頭蜂,是山區最危險的隱形殺手之一。

● 台灣7種虎頭蜂 這兩種最危險

台灣常見的虎頭蜂有7種:擬大虎頭蜂、黑絨虎頭蜂、黃腰虎頭蜂、姬虎頭蜂、中華大虎頭蜂、威氏虎頭蜂。
南投縣消防局小隊長邱翔專說,最常見的黃腰虎頭蜂毒性較不強,除非有過敏體質,被叮咬後大多沒有生命危險。但如果遇到黑絨虎頭蜂或中華大虎頭蜂,就很危險。

台灣體型最大的虎頭蜂──中華大虎頭蜂,俗稱地籠蜂。 圖/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體型最大的虎頭蜂──中華大虎頭蜂,俗稱地籠蜂。 圖/報系資料照片

黑絨虎頭蜂蜂窩似竹編雞籠,從特殊的長形裂縫出入口,受驚擾時會大量飛出攻擊,被稱為最凶猛的虎頭蜂。中華大虎頭蜂習慣在地底築窩,俗稱「土蜂」,更難察覺,一旦誤觸地底蜂窩,蜂群大量湧出;中華大虎頭蜂體型最大,毒液量也多,以前農民便說「三隻土蜂便可叮死一頭牛」,可見毒性猛烈。

黑絨虎頭蜂被認為是攻擊性最強的虎頭蜂。 圖/取自「台灣物種名錄」
黑絨虎頭蜂被認為是攻擊性最強的虎頭蜂。 圖/取自「台灣物種名錄」

秋天攻擊性最強 但春季到山區仍要小心

邱翔專說,虎頭每年築一次蜂巢,雄蜂交配後死亡,幼蜂和雌蜂分飛另找新巢,俗稱為「分巢」;因為多半在秋天,因此秋天的虎頭蜂攻擊性特別強,蜂螫事件特別多,但春天氣候轉暖,虎頭蜂有活動領域,民眾到登山、健行萬一不小心闖入蜂巢領域,就如同踏入地雷區,一不小心,可能就觸發虎頭蜂攻擊。

近看虎頭蜂窩,約有六、七十公分高,數十隻虎頭蜂,還在擴建蜂巢。 圖/報系資料照片
近看虎頭蜂窩,約有六、七十公分高,數十隻虎頭蜂,還在擴建蜂巢。 圖/報系資料照片

蜂毒液含致死蛋白 最好1小時內送醫

榮總毒藥物防治諮詢中心醫師楊振昌表示,虎頭蜂毒液含有「致死蛋白」,是一種具有分解磷脂質活性的磷酸酯酶(phospholipase A1),會破壞紅血球,有間接溶血作用,引起腎臟衰竭、電解質異常(如高血鉀)、貧血、黃疸等併發症,嚴重時可致人於死。
人體被蜂螫後,大致分為局部、全身性毒性症狀及過敏症狀三大類。
楊振昌說,一般遭20隻以上虎頭蜂螫傷,就容易產生全身性毒性反應;被500隻以上蜂螫則經常致命,但個人反應不同,患者體質是關鍵。曾有一對兄弟被數目相當的虎頭蜂螫傷,其中一人僅出現輕微肝功異常,另一人卻有溶血、腎衰竭和呼吸窘迫症。

民眾頭頸手部被虎頭蜂叮螯十餘下,雙腿起紅疹腫痛難耐。 圖/報系資料照片
民眾頭頸手部被虎頭蜂叮螯十餘下,雙腿起紅疹腫痛難耐。 圖/報系資料照片

● 遭遇虎頭蜂攻擊 這麼做才能保命

邱翔專說,虎頭蜂有共同防禦的特性,一旦被螫咬後,會在皮膚下費洛蒙,吸引其他虎頭蜂攻擊,因此被螫後,應該馬上回頭跑,離開蜂群的勢力範圍,就不會繼續被攻擊。被攻擊時,應避免揮動衣物驅趕,因為虎頭蜂看到移動物體會受吸引,可能吸引更多蜂群攻擊。


塗尿液或萬金油都沒效 趕緊就醫最重要

被蜂螫該怎麼辦?民間流傳的土方是以氨水或尿液塗抹傷口,也有人抹萬金油或抗組織胺的藥物。楊振昌說,如果蜂螫引發全身性毒性反應或過敏性休克,上述作法都完全無濟於事,盡速就醫才是保命之道;而且千萬不要抓傷口,曾有人因蜂螫傷口奇癢無比,忍不住用手抓,導致感染蜂窩性組織炎。
楊振昌表示,依照急救經驗,一旦蜂毒造成全身性毒性反應,必須強迫利尿,必要時還須考慮血液透析(洗腎);如果出現眼皮浮腫、咳、喘或蕁麻疹等全身性過敏反應,必須進一步使用抗過敏藥物治療,這些反應若惡化成過敏性休克,就必須施打腎上腺素急救。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