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5日 星期四

把這些東西撤離浴廁,黴菌細菌不上身


作者 : 譚敦慈 圖片來源 : 康健雜誌

台灣的氣候濕熱,3∼12月都是黴菌大量繁殖的季節。黴菌不但讓東西發霉,更會釋放過敏物質,隨著空氣飛散,從鼻腔進入體內、再順著呼吸道直達肺部停留,引發過敏、氣喘。

黴菌體積微小,無法靠著一般濾網完全濾淨,尤其原本就潮濕的浴室、廁所,更可能變成黴菌附著、肆虐的重災區,一不注意就會危害全家人健康,因此,保持乾燥和加強清潔,是解決黴菌問題的關鍵。

●馬桶沖水時蓋子蓋上,避免細菌飛濺懸浮

過去曾有研究發現,馬桶沖水時,細菌會飛濺懸浮在空氣中,不免沾染在同一空間的牙刷、毛巾上,因此,我和家人如廁後一定會先蓋上馬桶蓋再沖水,尤其上大號之後的沖水更需如此。就算偶爾大樓缺水,必須另外舀水沖馬桶時,也會先把水加進水箱,再按壓沖水,才能避免排泄物四濺,久了之後廁所更容易留下不好的氣味。

至於馬桶的清潔,我的習慣是每天清洗,如果太忙的話,廁所也常備有酒精,隨時用噴霧瓶噴一下馬桶蓋,做好消毒。

●毛巾:不放浴室裡,天天更換

和多數家庭不同的是,我家毛巾不是一人一條,而是分成洗臉、洗澡、擦頭髮的毛巾3大疊,摺好放在房間,要用時再拿進浴室使用;每天洗好澡、用完毛巾後就丟進洗衣籃,洗衣服之前先用濃度1:1000的漂白水浸泡一下,再和衣物一起清洗、晾乾。

現在很多家庭的浴廁沒有窗戶,通風條件較差,因此想要保持毛巾的清潔,最好不要放在浴室裡,有些人的毛巾用久會變得黏滑,就是因為表面附著了汗液、分泌物,又不常清洗,這些摸起來噁心的滑膩物就是黴菌滋生的結果,甚至我看過有些毛巾上都長出霉斑,繼續使用對身體恐怕不好,因此我建議,如果毛巾已經變得黏滑,可泡稀釋漂白水10∼15分鐘,或是丟進鍋裡煮沸,煮完之後再用肥皂水洗乾淨、確實晾乾即可,不過,如果已經有一點一點的霉斑,建議還是丟棄、換新的毛巾。

●肥皂:軟爛就是長菌了

肥皂由於長期處在高溫、潮濕的浴廁裡,加上人們多次使用、塗抹,使得肥皂從原本的乾硬狀態慢慢變濕軟。已故的台灣大學園藝暨景觀學系教授林碧霞曾做研究發現,當肥皂開始變軟,就代表已經開始成為各式菌類的溫床,細菌、黴菌、酵母菌等微生物會附著在肥皂上;因此,如果肥皂變得又軟又爛,生菌數可能早已超標,最好不要再用。

正因如此,選擇肥皂盒時儘量找架高、讓肥皂可以滴水瀝乾的產品。使用上我也習慣把肥皂對切,一次用一半就好,如此可縮短肥皂在潮濕環境長菌的時間。至於用到最後、難以握緊的小塊肥皂,可以善用一些容器,將幾塊小肥皂捏緊集中使用,就不會浪費了。

為了浴室美觀,愈來愈多人改用補充型的沐浴乳、洗髮精,切記用完之後先將容器洗淨、擦乾之後再倒補充品,以免瓶瓶罐罐裡面長滿細菌、黴菌,若使用沐浴球刷洗身體,用完之後也一定要清洗乾淨,掛起來滴水、瀝乾。

●牙刷:保持通風、慎選牙刷架

牙刷也是很容易累積髒東西的地方,我甚至看過刷毛裡還殘留菜渣和其他污垢的牙刷,實在噁心。我建議,牙刷不要悶在櫃子裡,應放在通風處,用完牙刷一定要用力甩乾再放回牙刷架上,且最好選擇可以完全滴水瀝乾的牙刷架,以免積水滋生黴菌,影響健康。

浴廁保持清潔、乾燥是避免黴菌滋生的不二法門,我家有個規矩:每天最後洗澡的人,要負責用冷水沖洗浴室,因為比起熱水高溫,冷水較不易使黴菌生長。浴室沖乾淨、把地上、牆上的水氣刮掉後,最後打開除濕設備,才能回房睡覺。如果浴室沒有安裝除濕設備的話,我建議可以每隔1、2天,把除濕機推進浴室,蓋上馬桶蓋、關門除濕,同樣能達到乾燥浴廁的效果。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文章出處: 康健雜誌221期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