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1日 星期三

泡茶知識


行政院農委會在臉書PO文指出,只要確保茶葉品質是好的,第一泡含有胺基酸、皂素和多元酚類等營養物質,而且茶葉的農藥大多為脂溶性,不溶於水,而且經過乾燥烘焙等過程,降低了農藥的殘留。

茶葉即使在栽種時完全不噴灑農藥,但從採菁→ 室內外萎凋→ 浪菁→ 發酵→ 殺菁→ 柔捻→ 乾燥→ 烘焙等茶葉製作的數道手續而且全程完全避免接觸水份,過程難免還是會帶進許多「自然因素」的雜質如空氣中灰塵,或是空污的沉澱物質。所以利用第一泡茶湯來洗濾茶葉。

買茶時最好購買大廠品牌、經過檢驗的茶品,政府至少會盯。除農藥殘留問題外,過期茶葉也可能因為受潮而變質,「只要茶的味道不對,就別再喝」。茶葉超過保值期有可能孳生黴菌毒素,吃多會傷肝、傷腎。

第一泡的時間掌控從注入熱水→ 搖動 →倒掉茶湯約20秒左右,務必進行的順暢、迅速,以維持等待續泡的茶葉品質。

第二泡注入熱水並且蓋上背蓋後靜置30~40秒。在將茶湯從茶壺倒進公道杯時建議再加一道過濾的程序。

每泡的茶湯最好能做到盡量瀝乾,茶葉長時間在多餘的茶湯浸泡之下,會使茶湯轉為稠狀,代表茶葉本身已開始產生質變。

接著是第三泡的沖泡,時間與第二泡相同約30~40秒的茶葉浸泡時間。

第四泡與其之後的續沖由於茶葉的味道開始轉淡,在沖入熱水浸泡的時間可以在延長至45~50秒左右。

泡過的茶葉可以倒出來攤開看看,若是人工手採的茶葉,基本上都是典型的一心二葉(或三四葉)形態,也是許多名茶製成前最初素材以及最起碼的條件。若是您購買的茶葉是機器採收的,沖泡過攤出來看是無法大部分都呈現一心二葉的形狀。

茶道專家邱國雄表示,茶與水要以1:50的比例沖泡。茶溫則根據不同的茶種而有些不一樣,比如說綠茶適溫為70至80度,烏龍茶需要90至95度。

勿長期浸泡茶葉,沖泡3次就應丟棄。茶泡好放置太久,茶水會因為氧化和微生物繁殖而變質。

茶如果泡著過夜的話,它所含有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會大量流失。而且茶中的單寧酸也會大量釋放出來,喝下恐導致腹瀉、腸胃不適,甚至可能破壞胃黏膜。

好的茶葉都會先選來製作罐裝商品,碎茶渣才做茶包,「茶包成本相對低,但不全然都是不好的茶」。「茶包絕不會是最高級的。」

沒有留言: